欢迎访问宝鸡市人民医院官网!
近日,感染性疾病(肝病)科接诊一反复发热伴血细胞减少患者,团队医护抽丝剥茧,破解重重谜题最终锁定病因,助患者恢复健康!
发热难解 急切求医
夜幕低垂,万籁俱寂之时,一阵急促而尖锐的电话铃声在感染科办公室响起,“急诊抢救室急会诊!”简短的通知,唤醒了科室值班的每一位医护人员的警觉,值班医生姜晓倩接到通知后立刻步履匆匆的奔向急诊科。
抢救室一隅,患者静静地蜷缩着,与周边忙碌的身影格格不入,姜医生经过简单询问就发现患者精神极差,反应迟钝,理解表达能力下降,言语不连续......“患者刘某,院外反复发热1周,体温最高38.5℃,伴极度乏力、食纳差,当地医院治疗无效,白细胞、血小板进行性下降,肝肾功异常升高,今日给予地米10mg静滴后转我院进一步诊疗”,急诊科医生急速汇报病情的同时盯着手里的化验单眉头紧锁——血常规:WBC 1.13X109/L、PLT 34X109/L,肝功:ALB 35.4g/L、ALT 354u/L、AST 1250u/L、GGT 78.4U/L、ALP 156.3U/L,肾功:尿素 15.88mmol/L、肌酐 135.0umol/L,上面冰冷的数字无声地述说着病情的复杂及严峻,又是一场与疾病的较量。
寻找病因 破解“谜题”
初步评估需警惕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药物反应等可能病因。针对该患者我们进行了详细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患者为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县人,平素务农,近期与儿子在果园里干活,有协助儿子喷洒农药史。2022年11月在外院确诊贲门癌并手术治疗,23年3月-6月曾行6个疗程化疗,此后每3个月定期复查,病情平稳。自述没有牛羊或其他家畜、家禽接触史,近半年没有疫苗接种史及特殊药物或药酒服用史。发病以来无寒战、出汗、皮疹、咽痛鼻塞、咳嗽咳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小便正常。查体除反应迟钝,理解表达能力下降,其他未见异常。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提示多脏器(肝脏、肾功、心脏、胰腺)功能均受损,且感染严重。
结合上述检查目前可排除出血热、自身免疫性疾病,难道是EB病毒感染?遂积极给予控制体温、抗病毒、提升白细胞血小板、护肝降酶、护肾等对症支持治疗,入院第三日患者体温仍反复波动在38.0℃左右,复查血常规白细胞指标从低于正常值下限又异常升高于正常值上限,血小板仍进行性下降。肝功能、心功能较前好转,肾功恢复正常。治疗至此,虽然患者理解表达能力好转,肝功、心肌酶、凝血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肾功恢复正常,但白细胞又异常升高,血小板仍低,嗜酸性粒细胞归零,血尿淀粉酶飙升等种种问题萦绕我们脑海,是考虑感染性疾病,但其实感染源、感染部位、病原体均不能完全明朗,治疗又陷入僵局……
回顾病史 直击病因
再次回顾病史,是农药中毒?胰腺炎?神经系统感染?脓毒血症?还是未知病毒?姜晓倩医生立即启动急会诊制度,请来相关科室排除了农药中毒、脑血管疾病及神经系统感染、肿瘤复发及胰腺炎等疾病。这一切如同迷雾,让人难以窥其全貌,姜晓倩立即向主任景富春汇报病情,景富春凭借多年从事感染性疾病诊治的敏锐性,当即判断高度怀疑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可能,立即指示安排骨穿,启动NGS检查,力求直击病因,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住院第四日骨髓检查提示感染骨髓象,异性淋巴细胞占4.5%。血NGS回报:EB病毒、新型布尼亚病毒,至此元凶毕露。经积极抗感染、对症治疗后,患者2日后体温恢复,血常规白细胞下降,血小板逐渐升高,各项异常指标逐渐趋于正常,2周后病情治愈出院。
健康科普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
1.什么是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是一种由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的蜱媒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表现以发热、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病情较重且发展迅速,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2.感染后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发热伴的潜伏期一般为2~16天,平均约5~12天。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常见症状包括乏力、明显纳差、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症状。查体可有颈部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上腹部压痛及相对缓脉。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病死率约10%左右。
3.如何传播的?
主要传播途径为蜱虫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时引起传播。
4.哪些人群易感?
人群普遍易感,发病人群多为农民,发病前多有蜱叮咬或野外活动史,在丘陵、山区、森林等地区从事生产生活的居民、劳动者以及赴该类地区旅游、户外活动的人群感染风险较高。
5.发现被蜱虫叮咬怎么办?
被蜱虫叮咬后,不要恐慌。可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使蜱虫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垂直向上取出蜱虫。切勿捏、拽、用火或者其他东西刺激蜱虫,避免蜱虫头部残留体内。如无把握,应尽快前往正规医院进行处理。取出蜱虫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局部消毒伤口,并密切观察身体状况2周,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6.感染后怎么办?
一旦出现疑似症状或体征,一定要尽早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7.日常生活中应如何预防?
1)定期清理环境卫生 清理杂草,清除垃圾,打扫禽畜圈舍,避免蜱虫滋生。若发现家中宠物、牲畜有蜱虫寄生时可以用杀蜱的药剂进行药浴。
2)远离野草灌木 蜱虫一般生活在野外树林、草地中,通常在草尖及灌木枝叶的顶端等待宿主,因此人在路上行走时应尽量在路中间,远离路边的野草灌木。外出游玩时,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
3)加强个人防护 野外劳作或活动时,建议着浅色光滑的长袖衣裤,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鞋子里,尽量穿胶鞋。使用驱避剂喷涂裸露在外的皮肤。回家后应仔细检查一遍身体,尤其是头皮、腰部、腋窝、股沟和脚踝下方等部位是否有黑痣样的赘生物。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新华巷24号 电话:0917-3272497 Email:bjsrmyydb@163.com
乘坐车次: 北门:4路、5路、6路、7路、8路、9路、10路、17路、36路 南门:33路、34路、37路、42路
Copyright © 2021 版权所有:宝鸡市人民医院 陕ICP备10000113号 陕公网安备 61030002000113号 技术支持:伙伴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