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宝鸡市人民医院官网!
“宝宝明明刚喂饱,怎么又蹬腿、脸红、哭闹不止?”“半夜总哼唧,抱着就好点,放下就醒,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很多新手家长在宝宝满月前后都会遇到这些困惑,而背后的常见原因之一,就是新生儿肠胀气。由于新生儿肠道发育尚未成熟,家长只要读懂宝宝的“胀气信号”,用对护理方法,就能帮宝宝少遭罪。
先搞懂:新生儿为什么容易肠胀气?
宝宝肠胀气的根源和他们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家长不用过度焦虑:
1. 肠道“没经验”:新生儿肠道蠕动功能还没发育好,食物消化时产生的气体容易在肠道内积聚,排不出去就会引发胀痛。
2.吃奶“吞进空气”:母乳喂养时含乳姿势不当(只含乳头、没裹住乳晕)、配方奶喂养时奶嘴没充满奶液(有空气残留),或宝宝饿太久后猛吸,都会吞入大量空气,形成胀气。
3.哭闹“加重负担”:宝宝不舒服时会哭闹,而哭闹过程中又会吸入更多空气,形成“胀气→哭闹→更胀气”的循环。
4.母乳/奶粉“敏感反应”:少数情况下,母乳中的某些成分(如乳糖、蛋白质)或配方奶中的牛奶蛋白,可能让部分宝宝消化不适,间接引发胀气(并非过敏,无需盲目停母乳)。
别错过:宝宝肠胀气的5个典型信号
新生儿不会说话,只能通过动作和情绪“求救”,家长要注意这些细节:
1.身体扭动频繁:清醒时总蹬腿、扭腰、弓背,像在“使劲”,脸憋得通红。
2.哭闹有规律:多在傍晚或夜间发作,哭闹时哄抱、喂奶能暂时缓解,但放下后很快又哭。
3.排气后舒服:哭闹时放屁或排便后,会突然安静下来,表情变得放松。
4.吃奶时“分心”:喂奶过程中突然扭动、推开奶瓶/乳房,吃几口就停,显得烦躁。
5.睡眠不踏实:睡梦中频繁哼唧、转头,容易惊醒,喜欢趴着睡(趴着能压迫腹部,缓解胀痛)。
划重点:3类护理方法,快速缓解宝宝胀气
应对肠胀气的核心是“减少空气摄入+帮助气体排出”,家长可以从喂养、日常护理、环境调整三方面入手:
1.喂养时:从源头减少空气“入口”
这是预防胀气的关键一步,喂奶时多注意2个细节:
①母乳喂养:调整含乳姿势
确保宝宝张大嘴巴,将乳晕(乳头周围深色区域)全部含在口中,而非只叼着乳头。喂奶时让宝宝身体略倾斜(头部高于腹部),每喂10-15分钟暂停,竖抱拍嗝1-2分钟,再继续喂奶。
②配方奶喂养:选对奶嘴、正确冲调
奶嘴孔大小要匹配宝宝月龄(孔太小吸得费力易吞空气,孔太大易呛奶);冲调奶粉时先加水后加奶粉,轻轻旋转奶瓶溶解,避免剧烈摇晃产生气泡;喂奶时让奶嘴充满奶液,别让宝宝含着空奶嘴。
2.日常护理:主动帮宝宝“排气”
当宝宝出现胀气信号时,这几个方法能快速缓解不适:
①竖抱拍嗝:喂完奶后,将宝宝竖抱在肩头,一手托住宝宝臀部,另一手呈空心掌,从下往上轻轻拍打宝宝背部,直到拍出1-2个大嗝(至少拍5-10分钟,别嫌麻烦)。
②“飞机抱”救急:宝宝胀气哭闹时,让他趴在家长手臂上(腹部紧贴手臂,头部靠在家长肘部,注意保护颈部),另一只手轻轻抚摸宝宝背部,利用身体压力按摩腹部,多数宝宝几分钟后就会放屁缓解。
③腹部按摩+排气操:宝宝清醒、情绪好时,家长洗净双手并搓热,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轻轻画圈按摩(力度像摸鸡蛋,别压到肚脐),每次5分钟;或握住宝宝双腿,屈膝让膝盖贴向腹部(停留3秒再松开),重复10次,帮肠道蠕动排气。
3.环境调整:避免胀气“雪上加霜”
①别等宝宝饿到哭再喂:宝宝饿太久会因着急吃奶而猛吸,吞入更多空气,建议按需喂养,发现宝宝咂嘴、扭动就及时喂奶。
②哭闹时先安抚再喂奶:宝宝剧烈哭闹时先抱起来轻拍、轻声哄,等情绪平静后再喂奶,避免“边哭边吃”。
③适当让宝宝趴一趴:清醒时让宝宝趴在家长大腿或铺好垫子的床上(家长全程看护,确保呼吸通畅),每次5-10分钟,能帮助排气,还能锻炼颈部力量。
重要提醒:出现这些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
大多数肠胀气通过家庭护理就能缓解,但如果宝宝出现以下症状,可能不是单纯胀气,需尽快带宝宝看医生。
胀气哭闹持续超过1小时,用了多种方法都无法缓解;
呕吐频繁(呈喷射状,呕吐物带奶瓣或黄绿色胆汁);
排便异常(几天不排便、大便带血,或腹泻伴随黏液);
精神状态差(嗜睡、不吃奶、脸色苍白或发绀);
腹部明显鼓胀、发硬,按压时宝宝哭闹更剧烈。
新生儿肠胀气,考验的是家长的耐心和细心。当宝宝因为胀气哭闹时,记得多抱抱他、轻声安抚,你的陪伴和正确护理,就是缓解宝宝不适最好的“良药”。等宝宝再大一点,肠道功能成熟了,这些让人揪心的“小脾气”,自然会慢慢消失。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新华巷24号 电话:0917-3272497 Email:bjsrmyydb@163.com
乘坐车次: 北门:4路、5路、6路、7路、8路、9路、10路、17路、36路 南门:33路、34路、37路、42路
Copyright © 2021 版权所有:宝鸡市人民医院 陕ICP备18007727号-2 陕公网安备 61030002000113号 技术支持:伙伴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