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宝鸡市人民医院官网!

关注我们
24小时咨询热线0917-3272497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生死时速!宝鸡市人民医院多学科协作成功救治心脏骤停患者
发布时间:2025-09-22    来源:心血管内一科     点击量:loading...

       9月20日下午,宝鸡市人民医院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时速”。一名76岁高龄、身患多种基础疾病的肺癌患者,突发心跳骤停,命悬一线。危急关头,我院胸外科、肾病内科、心血管内一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一科、重症医学科、导管室等多科室快速反应、无缝衔接、精准施治,凭借高效的团队协作和过硬的急救技术,成功将患者从死亡边缘夺回,完美诠释了医院多学科协作(MDT)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强大实力。

1.jpg

1、病情骤变:住院病房突发险情 生命垂危

  患者是一位76岁的老先生,有多年糖尿病、脑梗塞病史,肺癌病史,失语状态。当日,他因“胸部不适”自行来我院胸外科病房住院。然而,就在入院后短短20分钟,意外猝然降临——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心跳呼吸骤停!死神正在逼近。

2、快速响应:多科医护临危不乱,心肺复苏抢得先机

  险情就是命令!发现情况的胸外科、肾病内科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冲上前去,立即启动了高标准的心肺复苏(CPR):持续的胸外按压保证大脑供血,呼吸气囊辅助通气维持氧气供给……一场生命保卫战在病房里迅速展开。同时,紧急向心血管内一科发出会诊请求。

3、精准施治:电除颤一击即中,打通闭塞血管

  心血管内一科李飞副主任医师接到会诊后火速赶到现场。心电监护提示心室颤动,他果断决策——“立即电除颤!”一次200J的能量放电,监护仪上紊乱的波形瞬间转复为规律的窦性心律,患者自主呼吸也逐渐恢复!首战告捷,为后续治疗赢得了宝贵的黄金时间。

  随后赶来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一科、ICU团队迅速为患者建立了至关重要的“生命通道”——深静脉置管,确保了药物和液体的快速输注。紧急心电图检查揭示了这场危机的根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2.jpg

       电话请示心血管内一科主任翟向伟,指示启动绿色通道尽快开通血管,与患者家属(女儿)充分沟通并取得同意后,医院立即启动急性心梗救治绿色通道,导管室紧急启动。李飞、张春莹、樊剑云副主任医师直接将患者送入导管室,行急诊冠脉造影。造影结果证实了判断:供应心脏下壁的“生命线”——右冠状动脉已完全闭塞。使用抽吸导管成功从血管内抽出两大块红色血栓,并顺利植入一枚支架,被堵塞的血管终于恢复了畅通,心肌重新获得了血液灌注。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安返病房。

3.jpg

成功背后的启示:团队协作的力量

  本例患者的成功救治,是一次对医院综合急救能力的极限考验。患者高龄、基础疾病多、病情复杂且在院内突发猝死,救治难度大。它得益于:

  第一时间的有效CPR:胸外科、肾病内科医护人员抓住了最关键的“黄金4分钟”,为后续成功奠定了基础。

  迅速准确的诊断:心血管内科快速明确病因,直击病灶。

  畅通的绿色通道:各科室间协作无缝,从会诊到导管室启动,一路畅通,最大限度缩短了抢救时间。

  成熟的介入技术:精准的抽吸和支架植入术,是成功打通血管的关键。

  此次抢救充分体现了宝鸡市人民医院在应对急危重症患者时,多学科协作(MDT)模式的优越性,彰显了医院“以患者为中心”、永不放弃的崇高职业精神。医院将继续优化急救流程,为宝鸡及周边地区百姓的生命健康提供最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