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宝鸡市人民医院官网!

关注我们
24小时咨询热线0917-3272497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人医科普 | 呼吸不畅别忽视,守护好自己的“肺动力”
发布时间:2025-11-19    来源: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     点击量:loading...

1.jpg

       2025年11月19日是第24个世界慢阻肺日,今年全球主题为“呼吸不顺畅,当心慢阻肺”。作为全球第三大致死性疾病,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虽隐匿进展,但可防可治,关键在于早认知、早筛查、早干预。

认清“沉默的呼吸杀手”:这些信号要警惕

       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气道和肺泡损伤导致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进行性加重,还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GOLD)2025指南再次明确指出,出现以下情况需高度警惕:

       长期吸烟、接触粉尘或油烟者,出现活动后气短、爬坡费力;

       慢性咳嗽、咳痰超过3个月,秋冬季节加重;

       反复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呼吸时感觉“喘不上气” 。

       需特别注意,约三分之一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但肺功能已在悄悄下降,年轻人吸烟、长期接触二手烟也可能成为高危人群 。

诊断金标准:肺功能检查不可替代

       很多人误以为胸片正常就不会得慢阻肺,这是常见误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GOLD)2025指南强调,肺功能检查是确诊慢阻肺的唯一金标准,通过检测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是否小于0.7,可明确气流受限情况。

       即使暂无典型症状,长期吸烟、职业暴露(如矿工、油漆工)、有慢阻肺家族史等高危人群及40岁以上身体健康人群,也应定期做肺功能检查,早诊断,避免病情进展。

避开防治误区,科学管理是关键

       误区1.症状轻不用治,喘不过气才就医。

       正确:早期规范治疗可减少40%急性加重,降低50%住院率,拖延会导致肺组织不可逆损伤。

       误区2.口服药比吸入药方便。

       正确:吸入药直接作用于气道,副作用更小,需在医护指导下掌握正确使用方法。

       误区3.运动加重气喘,应少活动。

       正确:科学康复训练(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可使6分钟步行距离平均增加50米,每周3-5次中等强度运动(如慢走、骑车)能改善呼吸功能。

       误区4.症状好转就停药。

       正确:自行停药会导致肺功能进行性下降,需遵医嘱规律用药,定期复查调整方案。

日常防护:从生活细节守护呼吸健康

       核心预防:戒烟是首要措施,任何年龄戒烟都有效,35岁前戒烟者肺功能下降速度接近不吸烟者;远离二手烟、油烟、粉尘等有害暴露 。

       感染防控:定期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秋冬季节减少去人群密集场所,外出佩戴口罩。

       居家护理: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刺激性气体;饮食清淡,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避免过饱压迫膈肌;学会自主监测血氧饱和度,低于88%需及时调整活动强度或就医。

       康复训练:缩唇呼吸(鼻吸唇呼如吹口哨)、腹式呼吸(吸气鼓腹、呼气收腹),每次30分钟,每周坚持5次,提升呼吸效率。

       2025年世界慢阻肺日,让我们响应号召,摒弃认知误区,重视肺功能筛查,用科学防治为呼吸保驾护航。如果出现相关症状,立即到正规医院获取专业指导。呼吸顺畅,生活才能更有质量,愿每个人都能守护好自己的“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