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宝鸡市人民医院官网!

关注我们
24小时咨询热线0917-3272497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冠心病患者是否需要介入手术?FFR检查给出最精准答案
发布时间:2021-04-03    来源:宝鸡市人民医院     点击量:loading...


  4月1日,我院心血管内一科在白志生主任的带领下,科室介入团队成功开展了我市首例FFR检查(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填补了该项技术在我市的技术空白。该技术的临床应用,为冠心病患者的冠脉临界病变是否需要进一步介入治疗指明了方向,真正实现了以患者心肌是否缺血作为PCI(冠状动脉支架手术)治疗的指导标准。

  患者冠脉造影示前降支在发出第一对角支之后狭窄约60-70%,属于临界病变,是否需要进行介入干预,需要更进一步的精准判别。为明确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估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白志生主任决定为患者进行FFR检查,并取得家属同意。在术中测前降支病变处FFR值为0.91,而FFR定义心肌缺血的临界值为0.80,该病变药物治疗即可,不需要冠脉介入干预治疗。

 

 

● FFR是什么?

  FFR是动脉介入功能学检查的代表性技术,主要用于冠脉领域。它可通过测定冠脉压力评价冠脉血流,精确评估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FFR定义心肌缺血的临界值为0.75或0.80,目前多采用后者。其理论基础和一系列证实其价值的临床研究令其取代影像学手段,成为诊断致心肌缺血的冠脉病变的又一标准。

  据白志生主任介绍,之前我们通过肉眼目测影像学检查可以判断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和位置,但这种判断不是非常准确,并不一定是功能学意义上的心肌缺血,不单纯是临界病变,甚至有些患者在影像学检查结果中得到的血管狭窄情况较为严重,但通过FFR检测后,发现心肌是不缺血的,这类患者可以延迟血运重建,合理运用药物治疗就能达到理想效果,这就避免了创伤。对患者经济上而言,减少的不仅仅是植入支架的费用,还有因为植入支架后需长期服用的口服药物费用,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FFR作为功能学检测,用它指导临床治疗策略选择比单纯造影指导更有利于患者预后,可以帮助临床医师区分哪些患者真正需要介入治疗。

 

 

  FFR检测与冠脉CT、冠脉造影检查最根本的区别是,它是一项对心肌的功能性检查,能准确地评估狭窄冠脉血管是否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所以,为了更准确地判断患者心肌缺血程度,我们不光要从影像学判断,更要从功能学上进行判断,明确患者心肌缺血的存在及程度、缺血的部位、如何制定治疗策略、治疗,从而达到精准治疗的目的。

  目前,冠脉精准介入治疗的新技术主要包括血管内超声(IVUS)、冠状动脉光学相干成像(OCT)、FFR(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等。此前,心内一科已经成功开展IVUS、OCT技术,FFR的开展,标志着我院心血管内科冠心病介入诊疗进入了更为精准治疗“心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