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宝鸡市人民医院官网!

关注我们
24小时咨询热线0917-3272497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为群众办实事 | 中药汤剂+微创穴位埋线,糖尿病还可以这么治!
发布时间:2021-06-15    来源:宝鸡市人民医院     点击量:loading...


  “听朋友说,中医治疗糖尿病有效果,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我找到了宝鸡市人民医院中医科的梁海云医生,她给我开了六副中药,还给我做了微创穴位埋线治疗,第一阶段治疗后,胰岛素就从原先24个单位慢慢降到12个单位,血糖也慢慢稳定了,后来经过几次的穴位埋线和中药调理,现在胰岛素也不打了,降糖药也不吃了……这个治疗效果让我太惊喜了!我非常满意!”近日,一位糖尿病患者拿着感谢信来到我院党办,专程感谢中医科梁海云医生。



  从翟先生的陈述中,我们了解到,原来翟先生已有10年糖尿病病史,长期经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折磨,经打听来到我院中医科梁海云主治医生处就诊,梁海云根据翟先生的病情,辨证施治,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经过几个疗程的中药+微创穴位埋线治疗,加之梁海云医生每天都会坚持电话与翟先生进行病情的及时沟通,叮嘱饮食及运动注意事项,现在翟先生的血糖空腹是5.6mmol/L 左右,餐后两小时是8.0mmol/L左右。被慢性病长期折磨的翟先生精神状态明显好了很多,心情也开朗了许多,言语之中流露出对梁医生无尽的感激之情。
  “中医调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慢但治本的过程,中医治疗糖尿病应扬长避短选择好适应症。就降糖作用而言,中药绝对没有西药快,但中药注重整体调控,在改善糖尿病症状及预防并发症等方面明显优于西医,适合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及伴有慢性血管神经并发症者。但对胰岛素依赖型患者中药治疗糖尿病就不适合,因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自身没有或仅有极少量的胰岛素产生,完全依赖外源的胰岛素来维持正常的生理需要,一旦中止胰岛素治疗则会出现酮症酸中毒而威胁生命。用中医的辨证和西医的辨病相结合,通过口服中药及微创穴位埋线治疗能有效降低血糖,对西药达到增效减量的作用,并可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梁海云医生介绍道。
  中医称糖尿病为“消渴症”。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及《灵枢》中就记载了“消渴症”这一病名。汉代名医张仲景《金匮要略》之消渴篇对“三多”症状亦有记载。消渴症的病机主要是素体阴虚,五脏柔弱,复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而导致肾阴亏虚、肺胃燥热;病机重点为阴虚燥热,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延日久,阴损及阳,阴阳俱虚;阴虚燥热,耗津灼液使血液粘滞,血行涩滞而成瘀;阴损及阳,阳虚寒凝,亦可导致瘀血内阻。治宜标本兼治,清热润燥,祛瘀养阴。   
  中药活血药物可通过扩血管、抗凝及防血栓形成,增加受损病变组织的有效血流灌注,改善局部病损组织的微循环障碍,防止胰岛β细胞凋亡,增加胰岛素受体数目及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力,通过骨胳肌纤维组成成分的变化及影响胰岛素受体后信号传导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中药活血药物还可通过去除糖尿病病人血管内皮中的脂质包膜功能,来阻断脂质包膜导致的脂质过氧化对靶器官的脂毒性损伤,提高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及系列抗氧化功能来防止心、脑血管系列并发症发生。


  微创穴位埋线,是根据针灸学理论,通过针具和药线在穴位内产生刺激经络、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调整脏腑,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微创穴位埋线疗法是几千年中医针灸理论和30多年埋线疗法经验的精华融汇而成的一门新型治疗方法,是一种长效、微创的中医疗法,对糖尿病、高血压病、肥胖症、慢性胃肠疾病、颜面痤疮等慢性疾病的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微创穴位埋线通过改善中枢神经功能使机体调节血糖这一反馈通路更加完善和敏感,提高受体与配体的结合力,使下降的受体数目上调,从而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达到治疗糖尿病的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可使胰岛素水平升高,胰岛素靶器官受体功能增强,加强胰岛素对糖元的合成代谢及氧化酵解和组织利用的功能,从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2)能够调整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影响胰岛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有利于糖代谢紊乱的纠正。(3)使糖尿病患者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等血液流变异常指标下降,这对改善微循环障碍,防止血栓形成,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注:下列情况不宜穴位埋线:
  ①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时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糖尿病高渗昏迷。②糖尿病合并有皮肤感染、溃疡者。③饥饿、疲劳、精神紧张时。④糖尿病孕妇。⑤晕针及过敏体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