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宝鸡市人民医院官网!

关注我们
24小时咨询热线0917-3272497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综合病区“战疫”12时辰,带您概览13天封闭管理全貌
发布时间:2022-03-31    来源:宣传教育科 王丹     点击量:loading...

       3月26日,宝鸡市人民医院综合病区解封,这个闭环管理13天的病区也迎来了春天。打开科室大门的一瞬间,他们各个与春光撞了个满怀。治愈的病人带着笑容康复出院,结束闭环管理的医护惜别连日来携手奋战的兄弟姐妹,各自回归自己的岗位。

       时间倒回到3月12日,宝鸡市人民医院接到通知,需要接收由兄弟医院转入的各学科普通患者100余名。接到通知后,医院迅速根据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要求,紧急成立综合病区,抽调多学科骨干医生及护理团队,在疫情防控的至艰时期,快速组建了一支打得了“硬仗”的医护团队。3月13日随着患者的转入,综合病区本着一边“防疫”一边“救治”的原则,在闭环管理的情况下,与“疫魔”和“病魔”开始了斗争。他们晨光里忙碌,深夜里守护,从清晨到日暮,从子时到亥时,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将责任、担当、使命融入生命,用真诚、尊重、理解,关爱、温暖、呵护着每一位患者,确保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0.jpg

查房  7:00-9:00

       综合病区,这个特殊时期临时组建的特殊病区,可以说除了妇产科没有,从内科到外科,从儿科到老年病科的患者都有。都说术业有专攻,但是在这个病区的医生却必须在此基础上学会“触类旁通”,而查房就是综合病区医护们“触类旁通”的必经之路。每天清晨7点50分,综合病区主任来自我院神经内一科的副主任医师席聪,便带领心血管内一科陈万林、骨二科王文亮、老年病科魏欣辉、普外科杨博、东岭分院于晨媛6名医生及甲乳肛肠病区护士长赵晓园等护士,进行综合病区大查房。席聪白大褂的口袋里至今保留着一份已经卷边,甚至有些破损的资料,这是他针对病区的每一位患者做的“笔记”。

1.jpg

2.jpg

换药  9:00-11:00

       王文亮和杨博本是各自科室的骨干医生,但是来到综合病区后,每日查完房便开始为病区转来的多名术后患者仔细查看恢复情况,并认真为其换药,换药间隙,他们总是耐心的回答每位患者的问题,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医护的关切和温暖。因为“视患者如亲人”,王文亮和杨博还特意请来我院泌尿外科专家,为转入综合病区前就已在兄弟医院做过手术的6名泌尿外科患者进行会诊,见到专科医生的患者内心对医院多了一份认可,对综合病区医护“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的”温暖更是感激。

3.jpg

4.jpg

送饭  11:00-13:00

       因为综合病区是闭环管理,病区无论患者还是医护,均不可随意外出。为保障综合病区的饮食问题,医院召开全院保障会议,由全体行政、后勤科室成立送餐保障工作组,和病区之间建立“一对一”精准供应链,迅捷高效地保障了全院住院患者、家属、医护人员的一日三餐。同时病区还会根据患者的需求,统计用餐需求,每日及时反馈给膳食营养科,争取保障营养的前提下为患者变着花样提供餐食。为患者奔波的行政后勤人员,大家同心携手,凝心聚力,积极履行着“疫”线勤务员的职责,为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的准时用餐和生活及医用物资提供了有力保障为临床一线搭建起了坚实的服务保障壁垒。

5.jpg

6.jpg

会诊  13:00-15:00

       综合病区有三名小患者,为了照顾小患者的情绪,病区将他们安排在了同一病室。孩子病情变化快,家属也极易因为孩子的一举一动产生焦虑。其中有一名化脓性阑尾炎的8岁小患者,孩子术后恢复情况良好,但是孩子的奶奶一直比较焦虑,总是担心孩子会不会有后遗症,会不会有并发症,会不会复发……于是病区邀请儿科诊疗中心主任杨劲威、儿科副主任彭林强等人前来为小患者们会诊,顺便给这位奶奶及像奶奶这样的家属讲解儿科专业知识,家属们听到专业的宣教,也眼看着孩子一天天好转,终于放下了心头的石头,直夸市人民医院的大夫不仅治患者病痛,还能治家属心病。

7.jpg

8.jpg

中医  15:00-17:00

       有着13年感染科、4年中医科、5年全科医学临床经验的于晨媛,在到达病区的当天便迅速进入状态,熟悉自己负责患者的病情,第二天便根据患者的情况开具中医药方。见病区部分脑梗死患者术后肢体障碍都有康复需求,于晨媛便请求为患者改进治疗方案。于是在医院的协调解决下,中医科为综合病区送来针灸治疗仪一台,自此每天这个时候,于晨媛都要为最少六名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值得一提的是,病区一名胃癌晚期的患者因为于晨媛中药加针灸的治疗方法,在综合病区的这段时间疼痛明显减缓,家属也不住地感谢于晨媛,说患者这病痛的这些日子里,遇见于大夫以后终于每晚能睡上好觉。

9.jpg

认真  17:00-19:00

       为打好医院疫情防控保卫战,闭环管理的综合病区,每天这个时候,病区护士都会与病区消杀人员一同对病区全方位、拉网式进行消杀作业,坚决不留防控死角。病区落实院领导每日为患者及家属免费发放一个口罩、一包预防新冠肺炎的中药的要求。在护士长赵晓园的带领下,护理组每天还会对患者进行手卫生等控感基础知识培训。医护人员视患者为朋友、亲人、家人,向他们宣讲防疫小知识,帮助其树立正确防疫心态,用丝丝关怀温暖他们的心,用点点行动守护他们的健康。

10.jpg

11.jpg

责任  19:00-21:00

       虽已是大多数人的休息时间,老年病科的魏欣辉忙碌了一天后来到病房,为一名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家属交代注意事项,嘱咐他们晨间查房注意事项要照做。见病人和家属都还没有休息,趁着自己和患者及家属的空闲,手把手指导家属为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指导的同时还给他们讲着自己之前的病例,就是如此这般坚持锻炼,坚持康复训练,恢复到了最佳的状态。家属和患者认真学习康复知识的样子,是对他最好的认可与感谢。

12.jpg

13.jpg

协作  21:00-23:00

       当万家灯火,亲人团座,茶余饭后归零一天的疲惫时,综合病区的医护仍扛着那份沉甸甸的责任。3月19日21点急诊转入一无核酸证明患者,值班大夫于晨媛初步判断患者为急性心衰,于是迅速报告席聪,最终二人结合外院检查报告初步考虑患者为:急性心力衰竭、肝硬化失代偿期、双侧胸腔积液(中—大量),需行超声引导胸腔穿刺置管术以缓解患者胸闷气短的症状。当晚9点多,席聪与超声医学科取得联系,并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与超声医学科医师文超等,在超声介入室行超声引导下胸腔穿刺术及置管术,患者双侧胸腔共引流积液810ml,术后患者明显好转,胸闷气短症状得到改善。术后家属见到席聪、于晨媛便感谢的说道:“疫情期间老人生病,我们家里人都特别紧张,怕就医困难耽误病情,没想到一到医院就安排了手术,老人现在状态很好,太感谢你们了。”对于患者的感谢,席聪和于晨媛双双表:“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在疫情的大环境下,医院选择了我们,患者选择了我们,那就是我们获得了信任和认可,我们就是要在这有限的环境里,有限的条件下,各显神通的为患者进行治疗,始终将患者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面对采访时席聪如是说。

14.jpg

15.jpg

坚守  23:00-1:00

       每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当综合病区的患者正在酣然入睡,医办室、护办室的灯光却依旧明亮,正是这群人用自己的灯火通明换取了患者的鼾声如雷。面对夜风、面对寒冷、面对疲倦,宝鸡市人民医院综合病区的医护人员没有丝毫懈怠,他们严阵以待,为随时可能出现状况的综合病区患者做好准备。大事难事看担当、危急时刻敢担当,在疫情面前,面对可能存在的风险,综合病区的医护没有退缩,始终铭记救死扶伤的使命,用坚守与担当筑牢抗击疫情防线。

16.jpg

温暖  1:00-3:00 

       心内一科副主任医师陈万林负责的一名肝昏迷患者让正在值夜班的他非常焦灼。患者转入我院前处于昏迷状态,因为腹腔内压力较大,腹腔引流管会有渗液,每天为患者更换两次引流管,辅以药物治疗,最终入综合病区的第二天,患者苏醒并逐渐好转。从封控区来的急性心衰患者及病区内90多岁的基础疾病复杂的心衰患者,病情紧急且有胸腔积液,也是陈万林值班时的头等大事,忙而不乱的为患者胸腔置管引流,检查治疗一气呵成……作为心血管内一科的骨干医生,陈万林在科主任白志生的指导下,已为无数宝鸡地区的心梗患者“打通心路”,找回健康。综合病将患者当做家人,给他们有温度的治疗,是人医人的自我要求。

17.jpg

18.jpg

忘我  3:00-5:00

       对于奋战在闭环管理的综合病区的“白衣战士”来说,紧张、忙碌是他们的工作常态,但在他们的脸上看不到疲惫,哪怕是在瞌睡值接近极限的黎明,他们的眼睛中也只有忘我的专注与认真。凌晨3点,席聪与陈万林在二级防护的情况下穿防护衣、隔离衣、铅衣、手术衣,戴双层手套,面屏,变身笨重的“大白”为一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他们以最笨拙的样子,在人体最精密的仪器——大脑上“做工”,靠的就是那份忘我的专注。综合病区工作的13天,席聪、陈万林两位分管人体“大脑”和“心脏”的“大咖”,合作完成了两例脑血管造影术。

19.jpg

20.jpg

传递  5:00-7:00

       无论黑夜多漫长,黎明总会到来,在抗击疫情的非常时期,宝鸡市人民医院众志成城,团结一心,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闭环管理的隔离病区,每日清晨,医护人员都要按时进行交接,交接的是工作,传递的更是使命。

       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在疫情的倒春寒里,在静默缄守的夜空下,化身为一群“战士”义勇向前。也正是无数像他们这样的人,化身这静止城市中的急行军,以生命赴使命,看得见的地方冲锋陷阵,看不见的地方负重前行。冷冷清清的马路恢复车水马龙,空空荡荡的街区恢复熙熙攘攘,这来之不易的温暖回归,是无数个平凡的他们共同书写的英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