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宝鸡市人民医院官网!

关注我们
24小时咨询热线0917-3272497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与时间赛跑 为生命摆渡——记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宝鸡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
发布时间:2022-07-19    来源:宣传教育科 王丹     点击量:loading...

       以一份刻不容缓、十万火急的担当,怀揣着对医疗事业的满腔热情,高擎着对生命至上的不懈追求,无惧严寒酷暑,无畏风霜雨雪,无论白昼黑夜,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摆渡,这就是急诊的日常写照!

  宝鸡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创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走过半个世纪,历经数代医护人员的营造与耕耘,为中国地市级医院急诊专科医联体常务理事单位,中国急诊质控联盟陕西省分会常委单位,陕西省创伤联盟宝鸡理事单位,陕西省急危重症ECMO联盟成员单位,宝鸡市急诊质控中心主委单位,宝鸡市医学会急诊医学主委单位,宝鸡市医师协会急诊外科分会主委单位,宝鸡市急救护理学会主委单位。近年来,医院高度重视重点专科建设,从从专科规模设置、医疗技术队伍、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科研与教学四个方面进行了专科建设,现已成为陕西省第一批省级重点专科。

整合优势资源,打造“一站式”救治体系

  为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效率,保障医疗质量安全,近年来医院通过不断努力,整合优势救治医疗资源,将院前急救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优势力量进行整合,依托直升飞机、救护车,构筑起空中、陆地为一体的高效率立体生命救护线,真正意义上构建了生命的“绿色通道”,是宝鸡规模最大,技术最全面的急危重症病快速反应救治系统之一,在一体化管理与运作方面具有较突出的学科优势和特色。

1.jpg

2.jpg

       科室内设抢救区、检查检验区、重症监护区、急诊病房区等多个功能性救治部门,诊区设置了急门诊诊疗区、创伤复苏单元、清创室、犬伤处置室、手术室、观察室,配备有医学检验、影像、超声等相关先进医疗设备,多种型号呼吸机、多功能监护仪、心肺复苏机、急危重病人转运呼吸机、除颤仪、可视鼻咽喉镜、床旁CRRT机、纤维支气管镜、亚低温治疗仪、床旁快速检测等生命支持类设备配置完善。以抢救室为中心,50半径内,患者可完成挂号、就诊、处置、缴费、检查、取药等,有效避免了急诊患者检查治疗辗转多个部门“多跑路”的问题,形成了“一站式”救治体系。

3.jpg

       同时科室与医院五大医疗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紧密合作,相互依存,使得急诊绿色生命通道与信息化智慧救护车无缝连接,让急救医生与医院急诊科之间实现信息互动,使得急诊急救“前移”至患者救治最关键的时刻。急诊科作为五大中心核心科室,也是门户科室,承担五大中心患者的首诊及早期抢救诊治,多年来挽救了无数生命垂危的患者,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广泛好评。

  年初,一名班后来院就诊的患者,刚入医院便自觉身体不适,于是坐在我院住院大楼一楼稍作休息,但患者刚坐下就然晕厥。所幸事发位置距离急诊科不过二十米,急诊科医护第一时间前来急救。当时患者面色苍白,颈动脉消失,呼吸心跳骤停……急诊科立即启动绿色通道!抢救医护现场给予其胸外按压,球囊辅助通气的同时将患者送入抢救室进行抢救……持续心肺复苏约两分钟后,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此时应邀前来会诊的心血管内一科、肾病内科、医务科等继续为患者进行后续救治。最终患者恢复良好,而急诊医学科快速反应救治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事例也被人民日报抖音号等多家媒体广泛转载报道。

优化人才梯队,建立优质的急诊团队

  科室现有医生现有医护人员88名。医师团队: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18人,硕士研究生6人。科室人员结构合理、能满足科室科持续发展,医师团队全部为本科及以上学历,中青年医师占比>60%。护理队伍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占比>70%。护师以上人员79%。科室每年派出医疗护理人员前往省级医院进修深造,多人已经在省级医院ICU及外科学习归来,大大提高了抢救救治水平。急诊科管理实行主任负责制,在科室负责人高英的领导下,科室行政管理、质量管理及业务融合发展。急危重伤病患者快速反应救治系统,院前急救-急诊抢救-危重症综合救治运行机制一体化,急危重伤病患者救治一体化成效显著。急诊医护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在为生命摆渡,这也正是宝鸡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近90名医护全天候“连轴转”的职责所在。

4.jpg

       3月26日,120急救中心接到求救电话,宝鸡市渭滨区神农镇峪泉村一小女孩不慎掉入鱼塘溺水,医院迅速开通急诊绿色通道。120院前急救医生接到患儿后第一时为其清理呼吸道异物,同时进行心肺复苏,患儿恢复呼吸并出现呕吐……急救车一路奔驰,急救医护一路为患儿进行维持生命体征、保温、清理呼吸道等抢救措施。急诊科医护在接到消息时,立即紧密有序的做好了各项抢救准备……患儿被送入抢救室时,口鼻可见溢出物,呼吸窘迫,全身湿冷,生命垂危。急诊科副主任杨林东、孙东民副主任医师、值班二线医生急诊科副主任唐晓春、护士长吕春燕等多名值班医护立即进入抢救状态,给予清理口鼻溢出物、吸氧、心电监护、开通静脉通路、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抽血化验、下胃管等抢救治疗措施。接到会诊请求的儿科副主任彭林强,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陈景荷很快也来到抢救室。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协同配合,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斗争,患儿生命体征基本趋于平稳。

  该溺水儿童的救治过程,是宝鸡市人民医院院前急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间紧密协作的一场“接力赛”,也是宝鸡市人民医院在面对危急重症救患者时快速组织救治,力保患着生命安全的综合实力的体现。

掌握核心技术,创新融合促发展

  急诊的专业技术能力,是学科建设发展的命脉。急诊医学科年接诊急门诊病人约45000余人次,门诊输液年约4000余人次,留观约2000余人次,抢救危重病人2100余人次,抢救成功率达95%以上。近年来,心肺脑复苏技术、经皮心脏临时起搏、机械通气下喉镜引导胃管置入术、髓腔穿刺输液技术、呼吸支持技术、感染控制技术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区域百姓广受裨益。

  现年62岁的王先生,15年间多次哮喘发作,今年5月再次发作,这已是王先生第五次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导致呼吸心跳骤停。

5.jpg

       急救医生到达后第一时间给予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术治疗,同时急送急诊医学科就诊。入科时患者呈深昏迷状态,颜面口唇青紫,呼吸微弱,呈叹息样呼吸,血氧饱和度70%……在急诊医护的通力配合下,立即给予心肺复查术、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同时立即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吸痰,保护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路,静滴呼吸兴奋剂、解痉平喘、纠正酸中毒等治疗,完善血气分析、血生化等相关检查。经团队医护20分钟的积极抢救治疗后,患者意识转清,血氧饱和度升至92%左右,抢救成功。

6.jpg

       一直以来,急诊医学科始终强抓业务技能学习,把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科研创新作为学科发展的重中之重。现作为省级重点专科,科室又多了一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决心。落实各项核心制度,狠抓医疗质量安全,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团队凝聚力,推进学科建设,为区域百姓健康保驾护航,是他们迈步在省级重点专科这段新征程上的不断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