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宝鸡市人民医院官网!
处暑知识
今年8月23日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秋季的第二个节气。《群芳谱》载:“阴气渐长,暑将伏而潜处也。”此时,阴气已经上升到与阳气势均力敌的程度,暑气至此而止,此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将逐渐下降。若立秋是物候学秋季的初始,处暑则是气象学天气由热到凉的转折点。处暑有三候: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
处暑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处暑养生,宜养阴护阳,以“养”和“收”为原则。
养生原则
精神调养
时至处暑,秋意越来越明显,大自然逐渐出现一片肃杀的景象,此时人们容易产生凄凉、苦闷、垂暮之感,注意收敛神气,宜安身静体,安静性情,心情舒畅,以避肃杀之气,利于气机通畅,气血和调,以适应三秋容平之气。可适当参加一些郊游活动,登高望远,宁静致远。
饮食调养
随着天气渐渐转凉,不少人会出现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症状,这些现象就是典型的“秋燥”。预防秋燥好的办法是及时补充水分,比如喝点蜂蜜水,有助于润肺祛燥,还可以防止便秘。酸味有润肺收敛的作用,而秋季需要的就是固护肺阴,因此少吃辛味之品,适量多食酸味果蔬,食酸敛肺,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饮食宜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健脾润肺、益中补气的食品为主,可多食新鲜果蔬,多食银耳、百合、莲子、蜂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等清润食品以防秋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还可结合药膳进行调理,如梨粥、百合银耳粥等。
民间有句俗语叫作“秋瓜坏肚”,一些美味的瓜类多属阴寒性质,吃多了会损伤脾胃,因此要适可而止。但一些果类却可以多吃,比如梨可润肺,能够消痰止咳,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苹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钾,不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还可止泻。
起居调养
处暑后天气变凉,很多人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也就是“秋乏”,因此应该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调整作息,尽量争取晚上10点前入睡,适当增加睡眠时间,早睡早起,早睡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在睡眠养生法中,古人尤其重视睡好子午觉,即每天于子时、午时入睡。子午之时,阴阳交接,极盛及衰,体内气血阴阳失衡,必欲静卧,以候气复。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适当午睡也可以解秋乏及化解困顿情绪。晚上睡觉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止脾胃受凉。
运动调养
宜动静和谐,经常进行散步、跑步、做操、打拳等舒缓、柔和的运动,不剧烈运动、大量出汗,避免伤及阳气和损伤筋骨。运动时要做好防护,避免中暑、脱水。中老年人或者一些慢性病患者在秋季并不适宜过早晨练,最好把锻炼时间安排在下午或者傍晚,如果是上午锻炼,也尽量稍晚一些,以降低心脑血管发病风险。
解秋乏小妙招
常梳头 经常梳理头发可以扩张皮下毛细血管,促进新陈代谢,保持头脑清醒,易消除疲劳。
舌舔颚 用舌头舔牙齿上颚,可以起到提神、补气、养心的作用。
齿数磕 牙齿多活动,相互磕一磕,保持牙齿健康,有助于消除疲劳。
面多擦 用双手揉搓面部,使面部红润,促进面部血液循环,防止感冒,缓解疲劳。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新华巷24号 电话:0917-3272497 Email:bjsrmyydb@163.com
乘坐车次: 北门:4路、5路、6路、7路、8路、9路、10路、17路、36路 南门:33路、34路、37路、42路
Copyright © 2021 版权所有:宝鸡市人民医院 陕ICP备18007727号-2 陕公网安备 61030002000113号 技术支持:伙伴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