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宝鸡市人民医院官网!

关注我们
24小时咨询热线0917-3272497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康复新“明星”,智能促康复 ——下肢康复机器人
发布时间:2022-09-21    来源:康复医学科     点击量:loading...

       目前,我国颅脑损伤、脊髓损伤患者越来越多,但80%患者在挽救生命后遗留了步行功能障碍的问题。

  目前康复步态训练主要依赖于治疗师一对一徒手训练,治疗师劳动强度高,且难以实现高强度、重复性的训练。同时,康复评估多为主观评测,不能实时量化评测和反馈。我院康复医学科新引进的智能下肢康复机器人,通过辅助患者进行步态功能训练,以促进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提高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极大地提高了脑卒中、脊髓损伤、脑外伤、下肢肌肉和骨骼相关疾病患者的步行功能。

1.jpg

颅脑病变

       颅脑病变:脑出血、脑梗死、脑外伤等造成的偏瘫。脑卒中、脑外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主要是步态不对称、重心转移差、下肢各关节活动受限等,具体表现为:股四头肌痉挛导致膝关节屈曲困难、小腿三头肌痉挛导致足下垂、胫后肌群痉挛导致足内翻,此外患者摆动时骨盆代偿性抬高,髋关节外展外旋,出现的“画圈步态”等。

康复病例

        64岁的陈先生,1月前突发脑梗死致左侧偏瘫,左下肢肌力2级,立位平衡0级。下肢康复机器人在疾病早期即给患者输入正常的步行模式,以达到合理的肌肉激活,患者跟随机械腿的摆动进行有节奏、连续性的步态训练,有助于主动肌-拮抗肌的协同收缩,抑制异常运动模式,促进正常步态恢复。经过1个月的训练,患者下肢肌力明显提高,立位平衡可达3级。

      56岁的代先生,5月余前高处坠落致脑挫裂伤,病发时左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偏低,经我科康复治疗,现左下肢肌力3级,肌张力出现,踝背屈未引出,因患者伴随认知障碍,康复配合度较差,在康复中期介入下肢康复机器人,一方面为患者提供了足够安全的环境,另一方面强化下肢的传入感觉刺激,促进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经治疗,患者下肢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改善,肌肉力量和耐力不断增强,平衡功能及运动功能逐渐提高,极大地调动了患者训练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脊髓病变

       脊髓病变:脊髓炎、脊髓损伤、脊髓亚急性联合变形等造成的截瘫。是以损伤节段以下肢体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为主要表现,患者常伴随肌肉萎缩、心肺功能减退、压疮等并发症。

康复病例

       51岁的张先生5年前高处坠落致胸11椎体爆裂性骨折,遂行胸11椎体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年前,患者取出内固定装置后,并发脊髓炎伴自身免疫性神经脱髓鞘病变,导致双下肢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1级,立位平衡较差。患者病情稳定后,开始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通过交替有节律的双下肢负重步行,不仅减少卧床,提高患者心肺功能及肌肉耐力,还使患者获得直立位的正常步行姿势,重建了大脑和脊髓的神经网络,达到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


下肢病变

       下肢病变: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退行性骨关节病、废用性肌肉萎缩、下肢骨折术后、下肢周围神经损伤等造成的下肢运动障碍。

      通过步态矫正器系统根据患者康复情况,不断修正和调节患者髋、膝关节活动度,髋、膝关节(屈伸)偏移范围等参数,使运动指数更加准确。


其他病变

       其他:脑瘫、帕金森综合征、多发性硬化症等中枢神经病变引起的下肢功能减退。

  常见疾病帕金森综合征的异常步态主要表现为四肢和躯干部主要肌群肌力下降,平衡功能差,行走时起步困难、步幅减小、不能随意骤停、转身困难、动作缓慢,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可提高帕金森疾病患者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步行障碍的有效方法。

2.jpg

       下肢康复机器人有多种步态训练模式,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和治疗师可根据训练的运动参数以及反馈的分析报告对康复治疗方案进行调整与优化,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计划,经过大量的重复性运动训练可改善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功能上的代偿和功能重组,下肢自身承受的重量和平衡功能逐渐训练至正常状态,并过渡到平地上进行练习,最终获得独立步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