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宝鸡市人民医院官网!

关注我们
24小时咨询热线0917-3272497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今日秋分 | 走入深秋 好好养生
发布时间:2022-09-23    来源:中医科     点击量:loading...

       今日为秋分节气,为秋季第四个节气。《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有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秋分后,昼短夜长,阴气转浓,昼夜温差逐渐加大。那么秋分该如何养生呢?请随小编来看看~

饮食调养

       秋分后的“燥”是凉燥,燥令伤肺,在饮食方面可适当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抑制秋燥,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雪梨、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阴生津的作用。燥邪易损伤津液,进而造成口干舌燥、咽干、皮肤干燥、大便燥结等症状,肺与大肠相表里,通过滋阴润肺,也可以缓解这些症状。此外,每日还应多饮水,少量多次饮用2000毫升左右的白开水,补充身体所需水分,缓解秋燥。

       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蒜、辣椒等辛味之品。秋季适逢大量水果上市,可以适量多吃柑橘,山楂、苹果、梨、葡萄、柚子等新鲜水果。秋季是呼吸道疾病多发季节,平时可以多吃一些白色食物,如百合、银耳、白果、杏仁等,以滋阴润肺,提高身体免疫力。胃病患者,秋季饮食应以温、软、淡、鲜为宜,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要注意忌口,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粘、过腻的食物,更忌暴饮暴食,戒烟禁酒。

起居养生

       一方面要做到起居有度,“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原则,特别适合秋分时节的养生观念,注意定时起居,尽量避免熬夜,保持良好充足的睡眠,对于身体健康的保持,也是非常重要的。除此之外,秋分过后,昼夜温差会更大,正所谓“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早晚更应该注意及时添加衣物,尤其是小孩、老年人和体质虚弱的人,对于气候变化更为敏感,更要适度添加衣物。秋分以后气候渐凉,是胃病的多发季节,中医认为,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脾胃虚寒人群如果防护不当,不注意饮食和生活规律,就会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或使病情加重,所以患有胃病尤其是脾胃虚寒的人,要特别注意腹部保暖,不吃寒凉食物,水果可以稍微加热一下再吃,以免刺激胃肠道,引起不适。

运动养生

       秋高气爽,是锻炼的好季节,坚持适宜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调养肺气,还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界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秋季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运动量不宜过大,可以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比如慢跑、快走、登山、太极、瑜伽、游泳等,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运动时以周身微热、尚未出汗最佳,汗出即可停止,切勿大汗淋漓,这样既可得到锻炼,又可避免寒气通过毛孔进入人体,引发疾病。运动不宜过早或过晚,最好太阳升起来之后开始,太阳落山前就结束。

精神调养

       秋分时节,自然界逐渐进入萧条,落叶纷纷,秋叶枯黄,人的情绪也容易受到季节的影响,触景生情而产生悲伤,忧虑的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就有可能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进而加大各类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精神调养应做到“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闲暇时间可以出去秋游、旅行或做一些自己喜欢的运动,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遇事随遇而安,处事顺其自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养生小诀窍

       “食玉泉”,玉泉即我们的唾液,中医理论认为,唾液能够润五官,悦肌肤,固牙齿,强筋骨,通气血等多种功效,古代医学家陶弘景也曾说“食玉泉者,能使人延年,除百病。”

       “食玉泉”法的具体做法是:清晨起床后,起身端坐,或仰卧,或站立,先凝神屏息片刻,轻轻吐气三口,再闭气咬牙,口内如含食物,用两腮和舌做漱口动作30次,漱口时口内将生唾液,待唾液满口时,用意念分3次将唾液送入丹田。如此3次,称为三度九咽,名为“食玉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