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宝鸡市人民医院官网!
今年2月19日将迎来雨水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气温逐渐回升、降水也逐渐增多。雨水时节,春风送暖,皮肤致病的细菌、病毒易随风传播,故春季传染病常易暴发流行感冒。因此每个人应该保护好自己,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大家就要注意“衣食住行、顺应天时”,要旨总不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起居篇:乍暖还寒宜春捂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也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上体无妨略减,以养阳之生气。此节气之时,尽管天气没有深冬那种“刺骨严寒”,但乍暖还寒、忽冷忽热更要格外注意,穿衣着装要谨记“春捂”原则,以防气温变换引起风寒感冒,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背部保暖可预防疾病,减少感冒几率;腹部保暖是保护胃、脾、肠,预防消化不良和拉肚子。“寒从脚下起”,脚下神经末梢丰富、敏感,保暖才能使身体适应气候变化。春天防寒要注意好两头,照顾好头颈和双脚。
生活起居方面要夜卧早起,提倡人与自然相对应。春天来了,白天渐渐延长,黑夜慢慢缩短,阳气渐长,阳主动阴主静,阳气生长了人就要顺应大自然的气机,适当改变一下作息时间,增加活动的时间。
饮食篇:重在健脾祛湿
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贵如油的春雨通常会慢慢增多,但若雨水过多也会导致湿气过盛,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就是湿阻筋脉和湿困脾胃,出现关节僵痛、皮肤湿疹、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所以,这一时期要加强对身体及脾胃的养护,注意健脾祛湿。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尤其对那些脾胃功能较差的人们来说,这一方面尤为重要。
在饮食调养方面,应以调养脾胃功能为主,祛风除湿为辅,春节期间人们饮食容易疏于节制,油腻饮食相对增多,此时我们更要注意修养脾胃,中医学称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身体的营养物质需要从饮食中得到,注意平时可多吃些诸如芋头、莲子、茯苓、鲫鱼、胡萝卜、山药、小米、薏米等食物,以达到健脾的目的。大家都知道粥能养胃,正如清代温病大家王孟英在他的《随息居饮食谱》中说到:“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因此食疗方面多以粥为好,可做成莲子粥、山药粥、红枣粥、薏苡党参粥等。需要注意的是,从立春开始,就不能过食羊肉啦!
此外,由于肝气顺应春之生发故很容易出现口舌干燥、口腔溃烂等情况,也就是俗称的“上火”或称之为“肝火上炎”。因此,此时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清淡饮食,以补充人体水分,豆苗、芥菜、菠菜、淮山、莲子、柑橘、蜂蜜、甘蔗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运动篇:循序渐进
雨水节气运动很重要,能更好地适应机体内阳气的变化,但仍是早春,早晚仍较为寒冷,雾气大,不宜于做过于激烈的运动,避免因为体内能量(中气)消耗太过而失去对肝气的控制,导致肝气过剩而出现发热、上火等症状。开春时,进行体育运动主要是以恢复人体机能水平为目的,不能盲目追求运动量,注意适度,应选择节奏比较慢,运动量不大的方式,如爬山、慢跑、步行、太极、健身操等,让肝气慢慢地上升。但如果雨水过多,晨练时雾气较重,应适当推后,尤其是患者有骨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人要注意。
情志篇:嘴角要上扬
中医学认为:东方为肝,肝属木,肝在志为怒,所以中医有“怒伤肝”之说。春季阳气生发速度开始快于阴气的速度,肝火也处在了上升的势头,需要适当地释放。肝喜疏泄厌抑郁,生气发怒易让肝脏气血淤滞不畅而导致各种肝病症状,如纳差、胁痛、头痛、失眠、口苦、女性月经不调等。可供参考的调节情志的方法如下:琴棋书画移情法,“七情之病者,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运动移情法,可外出旅游或锻炼,陶醉于大自然以舒畅情怀;疏泄法,不能郁闷在心,应一吐为快,“郁而发之”,可找人倾诉解闷,亦可大哭一场。这段时节,除了保持愉快心情,也可多称赞别人,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保持好心情,也是护肝的一个窍门。
养生小诀窍
春季当以保养“阳气”为主,睡前摩腹提肛,有助于养护体内的阳气,达到运脾固肾的效果。
摩腹
应仰卧,以肚脐为中心,手掌在腹部顺时针方向按摩200次,有利于促进消化,提高睡眠质量。
提肛锻炼
宜平躺,两手并贴大腿外侧,两眼微闭,全身放松,以鼻吸气,缓慢匀和,吸气同时用“意”提起肛门及会阴部,肛门紧闭,腹部稍用力向上收缩,屏住呼吸稍停2~5秒,再放松并缓缓呼气,呼气时腹部和肛门慢慢放松。这样一紧一松做9次,长期坚持可固精益肾,提振阳气。
曲萌,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师从山西省名中医、山西省肿瘤医院中医科主任解英教授,随师临诊,深谙其道,坚持经典与临床相结合,衷中参西。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脾胃病分会委员,精通于肺癌、乳腺癌、消化系肿瘤、妇科肿瘤、泌尿系肿瘤等恶性肿瘤的中医治疗,尤其擅长中医药防治肿瘤放化疗毒副反应和晚期肿瘤康复治疗;对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肺结节等中医治疗有独到心得;在月经不调、痛经等中医妇科病、慢性肺系、慢性消化系疾病、骨质疏松、失眠、汗证、心悸、内伤发热等疾病的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新华巷24号 电话:0917-3272497 Email:bjsrmyydb@163.com
乘坐车次: 北门:4路、5路、6路、7路、8路、9路、10路、17路、36路 南门:33路、34路、37路、42路
Copyright © 2021 版权所有:宝鸡市人民医院 陕ICP备18007727号-2 陕公网安备 61030002000113号 技术支持:伙伴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