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宝鸡市人民医院官网!

关注我们
24小时咨询热线0917-3272497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专栏  

守护宝鸡 抗疫有我 | 用平凡奉献书写“抗疫战场”不一样的战疫故事
发布时间:2022-04-07    来源:宣传教育科     点击量: 306

       阳春四月,满目新气,人医高新核酸采样队历时18天,圆满完成支援高新核酸采样任务。共完成130219人次;入户10371户采样。

  回首这段抗疫之路,人医团队的队员用最好的答案,诠释了自己的坚毅和勇气,他们在“抗疫战场”上散发着星火般的光与热,用平凡奉献书写着不平凡的战疫故事。她们都有不一样的心路历程。


韩 雪

1.jpg

       在支援西安抗击疫情归来仅四十后,我继续奔赴高新区进行抗疫工作。高新区居住人口密集,采集数量庞大,每天工作从凌晨四点多开始准备到采集工作结束,往往要持续十几个小时,每人日采集核酸样本达到一千多份。记得在天玺台小区,那天下着小雨,临近中午,一位阿姨端着自己为我们亲手做的午饭来到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都感动的湿润了眼眶!阿姨说:“你们辛苦了,看着你们每天在这里废寝忘食的工作,中午连顿热乎饭都吃不上,我这心里真不是滋味,我就是想让你们吃口热乎饭”!……一碗家常饭,一句平常话,但她却实实在在的温暖了我们医务人员的心,更是饱含了群众对我们工作的认可和期望。


黄 玥

2.jpg

       来高新参加抗疫工作的这段时间,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人心温暖,“阿姨您辛苦了”、“麻烦你们了”等等这些话也使我热泪盈眶,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刮着大风的那个清晨,我穿着防护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手已经在消毒液和冷风的双重“打击”下变得不再那么灵活,甚至连拧试剂盖子都变得僵硬。突然,几个暖宝宝贴映入我的眼帘,我抬头一看,是一个五六岁的小朋友,她把暖宝宝贴放在桌子上并说了句“阿姨辛苦了,贴上这个就不冷了”,然后转身就跑回了家,我怔了怔才反应过来,遗憾的是没有好好谢谢她,我思绪万千,顿时暖意涌上心头。我爱宝鸡,爱这个城市的人和事,爱家乡的一草一木,只愿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守护我们的国家,守护我们的家园,以赢得最后的胜利。


宋玉蓉

3.jpg

       医院里我是肾病内分泌科的小甜甜。参加西安隔离病区的抗疫工作时,我是队伍中的“先锋员”。这次守护家园核酸采样任务时。我是奔跑的大白,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一层层的爬楼梯,挨家挨户为每个人采样,每走一步、每呼吸一次,每爬一层楼梯都非常费力,防护服密不透气,一栋楼爬下来满身是汗,每一次的核酸采集都是一场心理、毅力和体力的考验,我和我的搭档何文亮是这次团队里的年轻力量,在大家都精疲力尽体力不支的时候,我们都会站出来支援其他楼层的采集任务,直至圆满的完成一轮的采集任务 。春日暖阳,爱与希望总会比病毒跑得快。 


廖 燕

4.jpg

       3月8日,我以为可以携手共赏春暖花开,我以为可以弥补年前的亲友小聚,我以为……一切美好的计划却因为疫情的卷土重来消失殆尽,摸摸胸前的党徽,穿上防护服,走进了封控区。从黎明前就开始的定点采集,到三四个小时的跑楼入户,从一开始的三楼都喘,到后来的一气儿六楼,在这并不温暖的春天居然也汗透了防护服。每天工作任务结束后,看着队友们一张张口罩下被汗水泡到发白的脸,除了自嘲的相互开开玩笑,“你变白了”、“你起褶子啦”…,并没有怨言,因为我们都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一定会。


杨露露

5.jpg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当我们和基层医院的兄弟姐妹54人,穿上那身白色铠甲,变身城市的守护者。白衣就是战袍。我们践行着“不负白衣荣光、不负人医人之担当”的誓言,从天黑到天亮,穿梭在各个小区的楼宇间,看着同伴们脸上的压痕、手上的勒痕,两位领队疲累的样子,感到心酸万分。但是听到群众们说的“谢谢”“你们辛苦了”“是咱们人民医院的呀”,还有送给我们的小礼物,没有了心酸,只有安慰和甜蜜。我们所有队友的团结、努力、凝聚力,让我们完美的完成了这次采集任务。


张 恒

6.jpg

       在抗疫过程中,我做的并不好,偶尔也会抱怨,没有其他队友做的那么好。没有白求恩老师那样的大无畏精神,但是我觉得我尽力了,我对得起采完核酸,那些人说的那声谢谢!


梁 萍

7.jpg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疫情防控一线工作。虐我千万遍的依然是“扫楼”。每天5点钟的闹钟响了,感觉全身酸痛,手脚肿痛。队友的一声“起来了,今天扫楼。”“又是扫楼啊!我的天呐……”。匆匆洗漱一下,吃口饭。“奶不喝了吗?”“不喝了,水也不喝了,喝了要上厕所怎么办,吃口菜,吃个馒头可以了,快走……”“好嘞!加油!加油……”每天队友之间都是重复这样的对话,“扫楼”,左岸新城73栋楼。65栋是多层;渭水苑B区48栋楼,全部多层。数着楼层一层层爬着,汗水模糊了视线,胸闷,气短,气喘吁吁,心跳加快,呼吸困难,但是我们依然坚持着,因为知道那里的人们需要我们。我们的城市需要我们!  


李 珍

8.jpg

       我是静配中心护士,接到任务被安排到高新区进行核酸采样时,我有了一位陌生的队友杨紫涵。我们从第一次配合不协调,到每一次为了穿戴好二级防护用品的相爱相杀。再到后来一个动作都能心领神会的默契配合。为我们每次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有了良好的保障。每次我们分工明确,进入小区采样。在物业负责人志愿者的配合下,队友杨紫涵一直重复着:拿好手中的二维码”“手机屏幕调到最亮”,我重复最多的话是“来,嘴张大,”尽量暴露采样部位,有腿脚不便的居民,我们会来到家中,我采集过程中我们安抚老人情绪让他放松下来。翻来覆去的上下,累并快乐着。每次一句“谢谢”,“辛苦了”,也让我感受到了人民的温暖,也因为能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而感到欣慰。  


王 梅

9.jpg

       不管是在隔离病区还是参与核酸采样:不同的岗位,一样的坚守。犹记得刮风下雨的那天,我们和往常一样来到袁家坪核酸采样点,村干部和热心的大叔已经准备好车库,作为本次核酸的采集点。虽然受天气影响,结束时已是双腿发软,又冷又饿,我却被温暖包围了。可爱的小朋友递上了精心制作的小礼物,热情的老奶奶要挽留我们吃饭,周围的人们不停地说着感谢辛苦。此刻,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大爱无私,共守同城的信念。干裂的嘴唇,充满“爱心”的双手,口罩的压痕,都是在告诉我,每一次经历都是一次成长。


李 倩

10.jpg

       作为大白中的一员,我深切感受到自己身上的使命与压力,每天为了等待第二天的任务而不敢入睡,每天凌晨起来戴口罩、穿隔离衣、戴手套,看似简单的步奏,却要面对好多细节,口罩是否没戴严密,隔离服是否完好无损,手套工作时间长是否会松脱,互相监督查看穿戴,互相帮忙调整,当检查没问题后,我们出发去面对一天的工作,认认真真做到一户不漏,一步一个台阶的爬,不漏一个人,每次爬到多层顶楼的时候,汗流浃背,汗水流到眼睛里面的刺痛感是一直都忘不了的感受,也真正体会到窒息和双眼冒金星的感觉,这个时候,我多想一把拽下口罩呼吸新鲜的空气,又想到这么多人等着我们,等着我们的城市恢复安康,我就得慢慢适应这个过程,虽然辛苦但对我们是一场经历,一场突破,所以我们工作认真且负责,直到我们忙完今天所有的任务时,才可以脱下身上的防护服,这个时候我们要非常小心翼翼,因为防护服和手套上的病毒特别多,我们必须做到脱一物,就要消毒双手,再脱的过程中要细细的呼吸,微闭双眼,队友之间不能离的太近,必须两个人互相监督整个脱卸过程,确保每位队友的脱卸都是合格的,确保每个人都是安全的,在脱卸过程中不允许半点马虎,脱完防护服给全身彻底消毒一遍,这才能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酒店,回来后首先想到的是喝水,上洗手间,狼狈的样子很是不堪,就这样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看着确诊人数一天天减少,甚至清零,我们嘴角上扬的次数也日益增多,虽然狼狈,但我们的付出也值得。所以说这场疫情,是对我们青年人的检阅和考验。 

  这就是我们人医人的团队,这是我们人医人青年人的奋进的抗疫之路。这一路有经历,有经验,等我们再出发时,既有志不改决心,又有一往无前,风雨无阻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