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宝鸡市人民医院官网!

关注我们
24小时咨询热线0917-3272497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多学科接力,极危重患者成功植入“生命起搏器”
发布时间:2025-10-20    来源:心血管内一科     点击量:loading...

       近日,一名因突发“意识丧失”命悬一线的患者,在我院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接力赛”。急诊急救团队、重症医学科团队与心血管内一科通力协作,克服重重困难、经历多种难关。为一名多次心脏骤停且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最终成功了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使患者生命得以重启。

1.jpg

第一棒:

急诊急救团队成功初级心肺复苏

  家住市区的52岁杨女士,在家中“突发意识丧失”家属急呼120求救,急救团队一路疾驰、一路复苏送至急诊抢救室,急诊科团队接力继续院内初级复苏,一系列教科书级的复苏,患者心跳恢复、有自主呼吸、意识也逐渐恢复,随即转入重症医学科继续高级生命支持。

第二棒:

重症医学科与心血管内一科通力协作

高级生命支持稳住病情

  患者转入重症医学科心电监护提示间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同时合并心源性休克。心血管内一科陈万林副主任医师急会诊后考虑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患者发生意识丧失的元凶。立即行床旁临时起搏器植入术,快速植入临时起搏器后患者再未出现恶性心律失常。

  患者因“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10余年,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皮质激素等治疗。体重不足70斤、四肢关节畸形、全身皮肤黝黑发亮。相关检查提示右心系统扩大,肺动脉高压,多浆膜腔积液,双肺间质性改变伴感染,严重低蛋白血症等恶病质状态。重症医学科团队给予有效液体复苏抢救、升压、改善心功能、胸腔及腹腔置管引流、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患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但临时起搏器依赖。追问患者病史,今年因类似情况二次在市内两家医院抢救,建议行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但因患者一般情况极差,担心起搏器切口难以愈合等原因均建议省级医院就诊手术,患者均未实施。

第三棒:

心血管内一科团队“系统攻坚战”

积极备战创造手术条件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转入心血管内一科,且目标明确: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但患者长期营养不良,体型极度消瘦,皮薄如纸,皮下几乎无脂肪组织,传统起搏器囊袋愈合是最大困难,无导线起搏器因经济难以承受;另外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三尖瓣大量返流等使得手术风险极高。治疗组吕永会主治医师、陈万林副主任医师及全体医护团队为患者赢得手术机会又一场“系统攻坚战”随即打响。营养支持:综合评估后制定了高蛋白、高能量的个性化营养方案,通过口服和静脉营养“双管齐下”,着力改善其严重的消耗状态;心功能改善:通过药物精细、优化调整,竭力改善心功能,提高手术的耐受力;护理团队加强了基础护理、预防卧床并发症等,为快速康复打下基础。

  经过1周的积极治疗,患者的营养状态及客观指标明显改善,心功能也达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医疗团队评估后认为,手术的获益已远远大于风险,植入起搏器是挽救生命、改善生活质量的唯一途径。

第四棒:

精准植入,重启生命的“律动”

  在充分术前准备和家属的理解支持下,心血管内一科主任翟向伟副主任医师、陈万林副主任医师及介入导管室团队为患者实施了双腔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通过左侧腋静脉入路,精准、轻柔操作顺利植入起搏器。术后经过医护团队的精细诊治,起搏器囊袋如期愈合,患者可自由活动,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患者及家属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2.jpg

3.jpg

       本例患者的成功救治,充分展示了我院院前急救、院内多学科协同救治的优势和超强能力;更展现了心血管内一科医护团队勇于担当、迎难而上、敢于挑战复杂疾病救治的责任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