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宝鸡市人民医院官网!

关注我们
24小时咨询热线0917-3272497

健康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知识  

人医科普|小寒养生
发布时间:2022-01-05    来源:中医科(曲萌)     点击量: loading...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五个节气,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与丑月的起始,时间为每年1月5日-7日之间。小寒时节是气温最低的季节,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提醒人们要做好防寒防冻等农事活动,民间有食菜饭”“糯米饭”等习俗。

起居调护

  小寒时节,关节痛、颈椎病甚至是心脑血管疾病都处于高发期,在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天气寒冷。此时容易保暖是第一要务,尤其是对肩颈部、脚部等易受凉的部位要倍加呵护。对于老人家,还应注意室内通风,外出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小寒防寒:护好4处

  ① 头颈要暖——围脖帽子:头颈受风寒侵袭,很容易诱发伤风感冒、头痛,甚至心脑血管疾病。

  建议:高领衣服、围脖、帽子等都可以保护头颈,冬天在室外即使戴一顶很单薄的帽子,也有助于防寒。

  ② 腰背要暖——晒晒太阳:后背是人体督脉的循行之处,督脉被称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

  建议:腰背保暖最好的方式就是晒太阳,背对太阳而晒,可壮养人体之阳气,使全身气机调和畅达。

  ③ 腹部要暖——试试按摩:腹部是连接身体上下的枢纽,人体身上很多重要的穴位都在此,如神阙、气海、关元等。

  建议:腹部保暖除了平时要保证穿着外,也可两手搓热后按摩腹部,来提高自身的驱寒能力。

  ④ 脚部要暖——热水泡脚:肾之经脉起于足部,足心涌泉穴为其主穴,冬夜睡前最好用热水泡脚,并按揉脚心,可助肾中阳气升发,有利健康。

饮食调养

  中医有“寒者温之”的原则,认为温性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猪腰等,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能够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非常适合冬季食用。而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在体内,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基础。冬日家中不妨煮些山药羊肉汤、羊肉羹、当归山鸡汤等,都是此时温补的佳品。切不可大鱼大肉,生冷无忌。小寒气候寒冷,是上火的“旺季”。这时的饮食应减咸增苦,多吃如苦瓜、陈皮、莲子心、苦荞麦等苦味食物可助心阳,减少过亢的肾水,起到养肾的功效。

  对于身体虚弱、慢性病患者,冬季也是运用中药汤药或膏方调理的好时机,俗语云“冬天进补,春来打虎”。小寒因处隆冬,土气旺,肾气弱,因此,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脏。所谓“三九补一冬”,但小寒时切记不可大补。在饮食上可多吃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棒子、松子、葡萄干等,也可结合药膳进行调补。

  小寒虽冷,但阳气也在缓慢积攒、上升,是个进补的大好时节,尤其是对肾脏的补益。

  一个护肾动作:吞津中医认为,津液主要有滋润、濡养的作用。吞食自己分泌的津液,有滋补脾胃“后天之本”,以固护肾之“先天之本”的功效。

  具体做法:每日晨起,微闭口唇,舌抵上腭,当嘴里的唾液增加到一定量时,随意念将其缓慢吞下,反复3—4次。长期坚持,必有益处。

  睡眠是养护肾脏的重要一环,尤其要睡好“子午觉”。中医所说的“子午觉”,即每天子时(夜里11点到凌晨1点)及午时(中午11点到1点)是养肾最需要睡觉的时段。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倒数第二个节气,春天即将来临,希望大家做好防护,“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调适好心情,“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让我们一起期待春天的到来,静待花开的日子!

640.webp.jpg

       曲萌,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肿瘤,主治医师。师从山西省名中医、山西省肿瘤医院中医科主任解英教授,随师临诊,深谙其道,坚持经典与临床相结合,衷中参西。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脾胃病分会委员,精通于肺癌、乳腺癌、消化系肿瘤、妇科肿瘤、泌尿系肿瘤等恶性肿瘤的中医治疗,尤其擅长中医药防治肿瘤放化疗毒副反应和晚期肿瘤康复治疗;对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肺结节等中医治疗有独到心得;在月经不调、痛经等中医妇科病、慢性肺系、慢性消化系疾病、骨质疏松、失眠、汗证、心悸、内伤发热等疾病的治疗,临床疗效显著。